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

笔底芳华,韵致天成——花鸟画家韩秀丽的艺术特质与精神品格

作者:编辑主任 来源:人民书画艺术名家网 发布时间:2025-10-22 16:27 点击:
 
韩秀丽,关东女画家,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沈阳市含雅书画院院长,辽宁省中国科学文化学院客座教授,曾历任沈阳市华侨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沈阳市铁西区政协委员。

2000年被沈阳市委市政府授予《百名文艺新秀》称号
2002年作品《雀鸣金秋》获全国新人新作优秀奖
2004年作品《紫气东来百合开》入选全国当代花鸟大展
2004年作品《晚风》获辽宁省第二届青年美展二等奖
2006年作品《玉萧生动》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花鸟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
2008年3月6日在沈阳举办《六合同春》女画家书画展
2009年4月25日,在荣宝斋举办维夏九人书画展
2009年7月作品《留得清风传香来》入选全国十一屇美展辽宁展区
2015年《福禄齐天》获辽宁省首届《三八妇女节》书画展金奖,作品刊登在辽宁日报










笔底芳华,韵致天成——
花鸟画家韩秀丽的艺术特质与精神品格

文/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史国澳

在当代中国画坛,韩秀丽是一位极具辨识度的女画家。她以花鸟为媒,在工笔与写意的笔墨疆域里自由驰骋,既承续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核,又注入现代审美的视觉张力,成为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气息的代表性人物。作为北方冰雪画派名家,她深耕花鸟画领域数十年,将“诗书画印”的文人修养与关东地域的豪迈气质熔铸于笔墨之间,既以工笔勾勒细腻之美,又以写意挥洒雄浑之态,更融入了对现代审美的深刻思考,一笔一墨间尽显“大手笔、大家范、大格局”的艺术气场,在视觉震撼与情感共鸣中,为观者打开一扇感受自然之韵、生命之美的艺术之门。她的作品不仅在笔墨技法上实现了工写相济的精妙突破,更在文化传承中承载着地域精神与人文情怀,其艺术价值、收藏价值与文化价值相互交织,共同铸就了她在书画领域的显著成就与深远影响力。




 
综观韩秀丽的书画创作,以“雄浑而潇洒、飘逸中透灵动”的艺术特质,在当代花鸟画坛形成了鲜明辨识度,其艺术价值核心体现在技法突破与意境营造的双重成就上。
 
风格特质:雄浑与灵动的交响
 
“雄浑”体现在她对大题材、大场景的驾驭能力上,如葡萄系列中繁茂的果实与枝叶,百合作品中大面积的花海,都展现出大气磅礴的格局;“潇洒”则是其写意作品的笔墨特征,线条的挥洒、墨色的淋漓,尽显艺术家的豪爽气质;“飘逸”与“灵动”则贯穿于她所有的作品中,无论是工笔的细腻还是写意的奔放,都蕴含着一种生命的韵律,如藤蔓的缠绕、花瓣的舒展,都在笔墨间流动着自然的节奏。
 
这种风格的形成,源于她“诗书画兼修”的艺术积淀与“豪爽气质”的人格特质的融合。她将内心的情感、对艺术的思考全部倾注于笔端,使每一幅作品都成为其精神世界的镜像——既有传统文人的雅致,又有关东女性的率真,在当代画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面貌。






技法融合:传统功底的现代表达
 
作为工笔写意兼备的实力派画家,韩秀丽对传统笔墨的驾驭达到了“工而不板、写而不野”的境界。在工笔创作中,她承袭宋代院体画“格物致知”的写实精神,如2006年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花鸟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《玉萧生动》,以纤细劲挺的线条勾勒花叶轮廓,通过“分染”“罩染”等传统技法层层晕染,花瓣脉络、禽鸟羽纹皆清晰可辨,却无丝毫刻板之感。而写意作品如《福禄齐天》以大写意手法描绘葫芦,墨色浓淡枯润交织,笔触奔放洒脱,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葫芦的饱满形态与藤蔓的蜿蜒张力。这种笔墨语言既汲取了徐渭、吴昌硕等写意大师的“写”之意趣,又融入现代审美对“张力”的追求,葫芦果实以明艳的红黄两色晕染,与墨色藤蔓形成强烈对比,让传统吉祥题材跳出俗套,兼具艺术格调与视觉冲击力。这种“以情入画”的创作态度,让她的作品既具有艺术价值,又能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,实现了“雅俗共赏”的艺术效果。
 
尤为难得的是她对工写技法的创造性融合——葡萄题材作品中,果实以工笔技法追求凝露般的通透质感,藤蔓则以写意笔法彰显苍劲张力,这种“果用工笔显精,藤用写意取神”的处理,堪称为“进入到学术上的高层次”,其笔下葡萄“如玉似翡,玲珑剔透,兼具水份滋润感与重量感”,成为其技法特色的标志性符号。



 

意境升华:自然意趣与心性表达
 
韩秀丽的作品始终以情感为内核,实现了从“状物”到“抒情”的境界跃升。她坚持“深入生活,体察大自然的天功造化”,笔下的山楂、百合、荷花等物象皆源于对自然的细致观察,却又融入了主观情感与精神寄托。《雀鸣金秋》中,红硕的山楂果与灵动的雀鸟构成动静相宜的画面,暗藏秋日丰收的喜悦。
 
这种意境营造更深深烙印着关东地域气质。她的作品多采用全景式构图,如《紫气东来百合开》以大面积花海展现开阔气象,没有江南花鸟画的婉约纤巧,却透着黑土地特有的雄浑与坦荡,形成了“大格局、大家范”的艺术气场。这种对色彩、空间的大胆尝试,展现了她对“传统笔墨现代化”的探索——不是对西方技法的简单挪用,而是将其有机融入中国水墨的审美体系,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。




情怀为核:在生命礼赞中升华艺术境界
 
韩秀丽的作品之所以动人,核心在于她始终以情感为笔墨内核,将对自然的热爱、对生命的敬畏融入创作,让每一幅作品都成为“诗书画兼修和豪爽气质”的生动载体,传递出对生命的礼赞。
 
她对题材的选择也暗含人文关怀。其创作对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象,她以艺术家的视角发现其美,用笔墨将其定格,让观者在熟悉的意象中感受到平凡生命的蓬勃生机,这种对日常之美的挖掘,体现了她扎根生活、关注民生的创作态度。通过荣宝斋画展、沈阳《六合同春》女画家联展等活动,她不仅展示了个人艺术成就,更与其他艺术家共同推动关东画派的传播,让地域文化通过书画艺术走向全国,成为连接地域文化与全国视野的重要桥梁。




 
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,韩秀丽以“诗书画兼修”的创作实践诠释了中国画的人文内涵,其作品成为大众了解传统笔墨、吉祥文化的窗口;以关东地域特色丰富了中国画的多元表达,为传统花鸟画的地域化发展提供了范例;更以女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,在男性主导的传统画坛中开辟出一席之地,展现了女性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独特贡献。而其书画作品凭借艺术稀缺性、专业认可度与市场适配性,构建起稳固的收藏价值体系,成为当代花鸟题材收藏的优选标的。
 
从市场维度看,韩秀丽的作品正处于价值洼地的黄金收藏期。其艺术成就获得了专业领域与社会层面的双重认可。作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、辽宁省冰雪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等,她在关东画坛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。无论其获奖经历亦或展览活动,都具有广泛影响力。作为具备全国性参展经历的中生代画家,其作品兼具“雅俗共赏”的特质:既符合专业藏家对艺术水准的要求,又因“多子多福”“福禄双全”等吉祥寓意适配大众收藏需求,无论是机构陈列还是家居装饰都极具实用性,市场接受度持续攀升。




 
韩秀丽的书画艺术,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,是技法与精神的共鸣,是地域文化与全国视野的融合。她以女性艺术家特有的细腻与敏锐,在花鸟世界里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,其作品如同一扇窗,让我们看到关东大地的自然之美、人文之韵,更看到一位艺术家对传统的坚守、对创新的探索,以及对生活的热爱。
 
笔底芳华,韵致天成。在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语境下,韩秀丽的创作无疑具有典型的样本意义——她证明了传统笔墨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,只要艺术家能深入传统、扎根生活、拥抱时代,便能让古老的艺术形式绽放新的光彩。而她本人,也将在这条充满诗意与挑战的艺术之路上,继续笔耕不辍,书写属于自己的笔墨芳华。
 
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史国澳 2025年10月22日 书于览艺斋





 
人民书画艺术名家网 © 2023 chinkart.com Power by DedeCms
关于本网联系我们
豫ICP备2023013987号-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